醒醒才9岁就“为父争光”K线猎手,这到底是“赢在起跑线”还是“拔苗助长”?
娱乐圈星二代的一举一动,总能轻易引发吃瓜群众的围观和讨论,这事儿,你说正常不正常?
汪峰的女儿醒醒,最近又双叒叕上热搜了。
这次是因为她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,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“见过大场面”的淡定。
于是乎,一波“醒醒为汪峰争光”的论调甚嚣尘上。
话说回来,这“争光”二字,用在一个9岁孩子身上,是不是有点过于成人化了?
展开剩余82%小孩子嘛,天真烂漫才是王道。
咱们先来捋一捋,醒醒小朋友到底“争”了哪些“光”。
是“亮相即焦点”。
人家小小年纪,就能在国际电影节这种场合露脸,还落落大方,丝毫不怯场。
这背后,当然离不开父母的光环加持。
要知道,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往这个圈子里钻,而醒醒,仿佛自带入场券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: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。
虽说有点绝对,但不得不承认,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,那是相当大的。
是“多才多艺”K线猎手。
文章里提到,醒醒不仅学习成绩好,还是个“小学霸”,而且对“火花思维”这种烧脑的课程情有独钟。
不仅如此,钢琴、马术、滑雪,样样拿得出手。
这简直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plus版啊!
不得不说,这年头,鸡娃都鸡到这份上了,真是令人瑟瑟发抖。
是“习惯了”。
文章还提到,醒醒从小就跟着父母出入各种场合,早就习惯了这种“星光熠熠”的生活。
这让我想起一句网络流行语: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。
对于普通人来说,遥不可及的舞台,对醒醒来说,可能就是家常便饭。
那么问题来了,醒醒的这些“光”,真的是她自己“争”来的吗?
客观来说,醒醒的优秀,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和天赋。
但更重要的是,她拥有着普通孩子难以企及的资源和平台。
“火花思维”这种课程,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听都没听过。
马术、滑雪这种“贵族运动”,更是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。
醒醒的“学霸”人设,也值得我们深思。
在“不能输在起跑线”的焦虑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裹挟着参加各种补习班、兴趣班。
他们真的享受学习的快乐吗?
还是只是在完成父母的期望?
回到最初的问题,醒醒的“争光”,到底是“赢在起跑线”还是“拔苗助长”?
两者兼而有之。
“赢在起跑线”毋庸置疑,醒醒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但“拔苗助长”的风险也同样存在。
过度的开发和压力,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
他们的成长轨迹,不应该被预设,更不应该被比较。
教育的本质,应该是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,让他们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。
至于“争光”这种事,还是交给成年人吧。
醒醒的未来会怎样,我们不得而知。
但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,而不是被“星二代”的光环所绑架。
人生路漫漫,谁笑到还不一定呢。
吃瓜群众们K线猎手,散了吧,洗洗睡吧,明天还要搬砖呢!
发布于:江西省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